close







                 (圖片提供:周教授)


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動物是食物鏈的上層,是指標性物種。只是,這些身形龐大或可愛靈巧的鯨豚們,長久以來被漁民視為漁獲,在國際鯨豚保育觀念抬頭時,台灣人仍在宰殺。1990年春天,澎湖屠殺海豚事件經美國Earth Trust組織披露於國際媒體後,各地保育團體譴責的聲浪排山倒海而來,終於點燃了台保育法、增列「鯨目」,從此,鯨豚在台灣保育歷程中,總算有了地位。

這樁國際事件不僅改變了鯨豚在台灣的命運,也影響了周蓮香教授。窈窕嬌小卻韌性十足的周教授,選擇與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做朋友,甘願為牠們奔波、操勞。

「台灣雖以海洋國家自許,但坦白說,我們對海洋文化的投入與努力,還很淺薄。」周教授語重心長的說。

長年來,台灣的保育研究較重視陸域,對於最親近的海洋,除了農漁業所需的研究外,幾乎寥寥可數。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卻是在近年才開始研究海洋中有經濟價值的生物,並且在經費短絀的情況下,許多重要研究無法深入,常令學者感到遺憾。

周蓮香教授原從事陸地生物研究,很清楚箇中差異,因此感觸特別深。海洋研究要有大規模的進展,是件相當困難的事。要投入比陸上研究多上10倍的經費及人力,但在茫茫大海最研究,談何容易,往往結果並不那麼豐碩,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但雖說海洋研究的難度極高,周教授卻擇善固執地愛上了這海中的智慧精靈──鯨豚。

「1994年,第一頭擱淺於台灣的偽虎鯨,在宜蘭蜜月灣被發現,我與研究生僅帶著幾把實驗課用的小解剖刀,在寒風凜冽、冬雨連綿的海灘上,用那5公分長、1公分寬的小刀,為身長約5公尺的偽虎鯨解剖,其緩拙可想而知。」回想這段過去,周教授雖不以為苦,但也透露出海洋研究學者所面臨設備缺乏的窘境。......

(未完,全文請詳見六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1111 的頭像
    sky1111

    世界之美就在台灣 (國家公園季刊 National Park )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