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太平洋海岸的環島路線前進,會遇著一段無法相連的道路,這段台灣環島公路的唯一缺口,路上人煙罕至、景觀秀麗,自然資源原始而豐富。2006年公路局推動「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欲著手開闢整修南田段的公路,以使台灣環島路線完整;沉睡已久的「阿郎壹古道」重新被喚醒,長久以來的淨土保衛與便利發展之爭也拉上了檯面。
亙久悠長的古道記憶
依山臨海的阿郎壹古道,有著「海角天涯」之稱。它是瑯嶠(恆春半島舊名)-卑南古道其中的一段,目前古道起自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止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全長12公里,也是目前全島環島公路未打通的部分,在台26線唯一的缺口。(註:阿郞壹為台東縣安朔村舊稱,阿郞壹古道為琅嶠卑南古道恆春半島至安朔村段泛稱)。
早在16世紀外族尚未入侵台灣之前,此道路已成為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及阿美族等先民來往台灣東、西兩側的重要通道;1877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前夕,清廷積極開闢治理道路,古道一度成為軍事使用及墾民的重要官道;日後隨軍政中心轉移,以及二次大戰末期日軍為防禦上的軍事之便,自行炸毀牡丹灣(旭海村)附近部分的古道路基,使得本已逐漸荒廢的古道,僅剩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海岸,仍保留著部分較原始的風貌。由於過去長期處於軍事管制內,外部所能影響的人為開發及活動干擾較少,除了遺留下的軍事碉堡和電線桿,以及鄰近的椰子園農作和部分山坡木麻黃人造林;只能望見急流奔馳的險灘以及自然刻化的巨石岩群,難以想像先民抵著湍流、徒步越海而過的情形,更加深了這條古道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
(未完,精彩內容詳見12月號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