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Jun 09 Tue 2009 16:19
※200906※6月號「一字千金」送獎活動開始囉~~
- Jun 09 Tue 2009 16:08
※200906※【特別報導】我的畢業典禮在大霸
雨中的山路,走起來更覺寸步難行。謹慎跟在隊伍後端的陳智明校長,不時舉頭望著前方人群的行徑情形,越是艱險的四周,他的感官也就越敏銳。
「小心!」
突然前方一個身影因為踩空了腳步而往下滑,陳校長欲衝上前時,一雙小手從後面緊緊撐住那跟他差不多大小的身影。
「沒關係,有我在你後面。」
兩個泥濘的小臉相視而笑,抖抖身,繼續往泰雅族人心中的祖靈聖山前進。這年,他們只有12歲,他們要攀上大霸尖山參加畢業典禮。
畢業禮讚 開始的契機
標高有3,492公尺的大霸尖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之間。這有著險峻山勢及危聳岩壁的「世界奇峰」,對泰雅族的人而言,是心目中最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山。
- Jun 09 Tue 2009 15:52
※200906※【珍愛地球】熊熊熱愛 無盡延燒
黃美秀,一個在台灣的生態保育圈中絕對引人注目的亮點。目前也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
委員(IUCN/SSC)亞洲黑熊專家小組共同主席。年輕削瘦的她,從攻讀美國明尼蘇達生物學博士班起,
就常背著二、三十公斤的器材縱走山林,追尋行蹤飄忽的台灣黑熊。黑熊不只是她論文的主題,更是信念與熱情之
所向。她對於黑熊的付出,讓人們叫她台灣的珍古德,讓原住民耆老稱呼她為黑熊媽媽。但你問她有多喜歡黑熊,
她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我有說過我很喜歡黑熊嗎?我只是放不下牠們,我想為牠們揹苦而已!」
尋求典範,一腳踏入黑熊的世界
黃教授走入台灣黑熊研究領域的契機,是因為選擇老師的關係,因為她十分欣賞她的指導教授的學術涵養,而
- Jun 09 Tue 2009 15:45
※200906※【封面故事】看見,就會更珍惜
《天羅地網》影片中,皮爾斯.布洛斯南將公事包遺留在博物館內,公事包內的加溫器,緩緩將室內加溫,直到室內
溫度等於人體溫度,紅外線熱感應防盜器無法偵測到大搖大擺闖入的雅賊,莫內名畫不翼而飛……。
謝天謝地,野生動物還沒有發展出如此的對策。今天,相同的紅外線熱感應技術,使得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帶著小山豬的
母山豬、颱風過後身形消瘦的山羌,以及更多行蹤隱密的野生動物,在過去19年來,紛紛透過台灣山林各處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現身。
In “The Thomas Crown Affair”, Pierce Brosnan left in the museum a suitcase containing a heater that slowly brought room temperature to body temperature to confuse the infrared anti-theft device. The thief broke in and stole the Monet.
Thank goodness, wildlife does not have such intelligence. With the same infrared technology, we were able to capture activities of nearly extinct species in Taiwan, e.g.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hogs, and 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among other mysterious wildlife, in the past 19 years.
紅外線自動相機:我抓得住你
- Jun 09 Tue 2009 15:09
※200903※3月號「一字千金」送獎活動開始囉~~
- Jun 09 Tue 2009 14:51
※200903※【專欄】黑面琵鷺不在時
作者/劉克襄
去年夏天,一位熟識的美國漢學家,再次受邀到台灣教書。早些年,他來時,我們旅行的地點,多半集中在溼地和低海拔森林。
這回,我想邀他上合歡山,一了未曾接觸台灣高山鳥類的宿願。
豈知,他竟反問我,「能不能去看黑面琵鷺?」那時他正在翻譯我的一篇文章,碰巧跟此鳥有關係。
我聽到後,面有難色。他有些不解,既然有空上高山,為何換個更近都會的地點,卻遲疑了。
我急忙解釋,「牠們是候鳥,早就離開了。現在去曾文溪口,可能會白跑。」
- Jun 09 Tue 2009 14:37
※200903※【精采人物】畫筆下的鶼鰈情深
他們的手常常拿著望遠鏡,觀察樹梢上的鳥兒;
他們的手常常執著迷你麥克風,活靈活現地為遊客解說;
他們的手常常拎著藥品和紗布,悉心地呵護著傷鳥;
他們的手,此生都將緊緊相握,因為他們是國家公園裡的神鵰俠侶。
They hold binoculars in their hands、watching birds on the treetops.
They hold mini microphones in their hands、vividly
interpreting for tourists.
- Dec 19 Fri 2008 14:57
【200812】12月號「一字千金」寒冬大放送
- Dec 19 Fri 2008 14:50
【200812特別報導】最完美的缺口~阿朗壹古道守護紀實
沿著太平洋海岸的環島路線前進,會遇著一段無法相連的道路,這段台灣環島公路的唯一缺口,路上人煙罕至、景觀秀麗,自然資源原始而豐富。2006年公路局推動「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欲著手開闢整修南田段的公路,以使台灣環島路線完整;沉睡已久的「阿郎壹古道」重新被喚醒,長久以來的淨土保衛與便利發展之爭也拉上了檯面。
亙久悠長的古道記憶
依山臨海的阿郎壹古道,有著「海角天涯」之稱。它是瑯嶠(恆春半島舊名)-卑南古道其中的一段,目前古道起自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止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全長12公里,也是目前全島環島公路未打通的部分,在台26線唯一的缺口。(註:阿郞壹為台東縣安朔村舊稱,阿郞壹古道為琅嶠卑南古道恆春半島至安朔村段泛稱)。
早在16世紀外族尚未入侵台灣之前,此道路已成為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及阿美族等先民來往台灣東、西兩側的重要通道;1877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前夕,清廷積極開闢治理道路,古道一度成為軍事使用及墾民的重要官道;日後隨軍政中心轉移,以及二次大戰末期日軍為防禦上的軍事之便,自行炸毀牡丹灣(旭海村)附近部分的古道路基,使得本已逐漸荒廢的古道,僅剩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海岸,仍保留著部分較原始的風貌。由於過去長期處於軍事管制內,外部所能影響的人為開發及活動干擾較少,除了遺留下的軍事碉堡和電線桿,以及鄰近的椰子園農作和部分山坡木麻黃人造林;只能望見急流奔馳的險灘以及自然刻化的巨石岩群,難以想像先民抵著湍流、徒步越海而過的情形,更加深了這條古道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
- Dec 19 Fri 2008 14:10
【200812精彩人物】隱身山林的作家~苦苓專訪
()
他妙語如珠,〈學校沒教的事〉是他的主持代表作。
他機智幽默,一連主持多個人氣超高的電台節目。
他文采出眾, 多本著作風靡文壇颳起極短篇旋風。
王裕仁、這有著轟轟烈烈過去的男人,現在的身分是雪霸國家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當然,你也可以叫他另一個名字:苦苓。 放下光環 笑傲山林
- Dec 19 Fri 2008 13:54
【200812 封面故事】氣候變異 海鳥迷航~海鳥武陵落難紀實
圖文 雪霸國家公園約聘解說員 張燕伶
強風豪雨 傷鳥受困
武陵農場位於大甲溪上游七家灣溪畔,佔地727公頃,地勢在海拔1,740公尺至2,599公尺之間,可觀察到的鳥類約有77種,主要棲息在針闊葉林與闊葉林之間。2008年9月28日,於武陵農場撿獲3隻傷鳥,其鳥體型碩大,嘴喙尖,雙腳則有類似鴨子的腳蹼。這稀有海鳥為烏領燕鷗,原是屬於海洋的鳥類,腳爪並不適合陸地上行走,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中渡過,只有繁殖季節才會飛到附近的無人島產卵,本應不該出現於山區的牠,研判應是受薔蜜颱風的「硬性招待」而來。
2000年的象神颱風,也曾有22隻大水薙在彰化、台中及南投縣等地被發現,經特生中心人員將發現點標示連線,正好呈逆時針螺旋狀,其結果證明牠們確實是颱風帶進來的。而南北走向、位處中央山脈西面的武陵山谷,也許正好是在颱風逆時針氣流的行進路線上,所以海鳥才會隨著強勁的氣流被吹進武陵山谷裡。
武陵地區於這兩年,也分別有水鳥或是海鳥出現的紀錄。2006年3月的梅雨季,曾在露營區水池發現23隻迷航的紅領瓣足鷸,這些原應棲息在河口、沙洲的鳥兒,在豪雨擾亂的氣流中飛抵武陵,短暫停留了2天,天氣放晴才又自行離去;2007年10月柯羅莎颱風,環山居民家中發現一隻像鳥又像鴨的動物,這是大水薙在武陵地區出現的初次紀錄。遠道「迫降」的嬌客陸續增加,隔天在復育中心前發現另一隻大水薙。
難兄難弟 武陵避難
- Dec 19 Fri 2008 13:36
【200812攝影師物語】深白色的童話美景~跟著戴進元造訪台灣雪景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國家公園四季變化多端,山林隨著時序染上不同的顏色,美不勝收。雖然冬季的台灣不偌歐美時常有雪景可賞,但像是得天獨厚的高山卻常常在寒流親吻下,瞬間變成雪白的童話世界。本期透過台灣影像圖庫網創辦人戴進元老師的攝影美技,亦可體驗零度的絕美震撼。
攝影,是工作更是夢想
- Sep 25 Thu 2008 16:13
【一字千金】9月號一字千金,雙十賀禮季刊大放送~~
漲漲漲~~~什麼都在漲~~~
編輯部的濃情蜜意也在漲~~
【一字千金】分享拿好康的"季"度活動倒是不敢縮水~~~~
看完9月號【書中自有National Park】的小小引言介紹,
各潛藏武林中的讀者可有什麼更精彩的心得可跟小編及網友們一起分享?
別遲疑~~
- Sep 25 Thu 2008 16:06
【200809】從亙古呼喚今朝
(《泰雅千年》榮獲美國德州第41屆休士頓國際影展最高榮譽金獎/雪霸國家公園提供)
一個契機,一種傳承,一部紀錄片。
2008年4月19日,在美國德州第41屆休士頓國際影展的頒獎典禮上,陳文彬導演從主持人手中接下該影展紀錄片最高榮譽白金獎。當主持人問:「Where are you from?」陳導演語帶激動地回答:「I come from Taiwan.」。在此同時,這部記載著泰雅族人文化智慧、遷徙流轉的時代刻痕,也從此深烙於世界舞台,大放其異彩。
在「誕生」裡遇見千年之憶
長久以來泰雅族人以山為依憑,雖然在不同的山嶺上各居其所,但在與山林的互相依存中發展出了許多生活智慧與文化。從雪霸國家公園的委託開始,歷經籌劃、考察、溝通、拍攝等磨合,在工作團隊耗時2年的努力下,《泰雅千年》終在為了保存及推廣泰雅民族的文化紀錄契機下誕生。
除了在籌備企劃上的審慎,所參與的工作團隊亦可顯現雪霸國家公園對此片的重視。受委託的吾鄉工作坊盧思岳執行長集結泰雅族導演比令.亞布、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原住民主題漫畫家邱若龍,以及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陳文彬和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林益仁主任率領的研究團隊,結合眾家精英的專業與付出,協力完成備受矚目的《泰雅千年》。
「鎮西堡」並非真正的碉城或堡壘,而是以古泰雅語的音譯而來,其中所蘊涵的意義是:「當太陽昇起時,第一個照耀的地方」。在林益仁主任及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半年的田野調查下,終以有著這美麗意境的鎮西堡部落為拍攝與搭建傳統部落的場景。陳文彬導演並效法小川紳介(日本知名紀錄片工作者),邀集當地鎮西堡、新光以及司馬庫斯3部落的泰雅族人一同參與搭建與演出,讓他們不再只是以往的受訪對象,而能成為影片的核心,亦全程投入籌拍的工程與製作。雪霸國家公園為呈現不同以往原住民文化影片的紀錄片方式,亦嚴格的要求製作單位以劇情片的風格呈現。陳導演期望能藉由拍片過程建立族群間的關係與連繫,並從中體會泰雅族的真實文化內涵與意義……
- Sep 25 Thu 2008 15:59
【200809】台灣林相 姿態萬千
(宛如筆直畫筆白木林,與一旁的豔紅的巒大花楸形成強烈對比,加上藍的很透的天,點綴出初秋的交替感/余榮欽攝)
孟春山櫻亮眼,盛夏杜鵑嬌媚,暮秋楓槭繽紛,殘冬冷杉覆雪。
台灣雖小,但林相變化萬千、四季皆有特色。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植物多樣性豐富多元,而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山雖有溫度、地質及氣候限制,但林相表現千姿百態,四季皆有吸引登山客上山攬勝的主題。想要上山一覽林相美態,除了具備林相生長季節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充足的體力能背著沉重的背包、行過崎嶇山徑,方可欣賞這群山峻嶺中的美麗山林。
多方嘗試 展現精采
余榮欽,他是專業的高山嚮導,對台灣山岳瞭若指掌、如數家珍,帶領同樣愛山的山友跟隨他的腳步,造訪山岳美景;而他更是有著20多年經驗的高山攝影達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宛若天堂的高山聖境,還能運用出神入化的攝影技巧,將沿途深林景致一一收藏,讓無緣上山的人們有機會得以一窺美景。
愛山的余老師,休閒生活幾乎都離不開山,因此也給人健康豁達的第一印象。學建築工程的余老師,年過半百的他學習力依舊旺盛,無論是熟悉的傳統相機、新穎的數位單眼,他都能完美駕馭,甚至連複雜的電腦修圖、掃描工作,他也從逐一摸索的新手,變成全方位的達人。
「跟攝影有關的東西,我都有興趣!」余老師海派的說。他的好學不倦也表現在他的攝影作品上。1997年,由雪霸國家公園出版發行的《雪霸之美》,就是余老師耗時多年的心血結晶。目前雖已絕版,但大氣的攝影構圖、山間林相的清幽空靈,依舊深植在讀者心中。書中圖說也由余老師親自註解,讓讀者明瞭何種季節可以看到何種植物,在哪個景點能夠拍到同樣的傑作。「走進山,了解山,我們每個高山攝影家都能對常見高山植物、地理侃侃而談,雖說跟真正的專家不能比擬,但能讓每位山友有基礎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