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分享來源http://kuanying11.pixnet.net/blog/post/21059914※

 (像是知道有鏡頭似的,紅隼盡情展現雄豔之姿/陳承光攝)

 (將獵物緊抓在手後,魚鷹揚翅而去/陳承光攝)

 

 

晴空下,秋風起,以王者之姿盤旋於天際的鷲鷹,總是我們仰頭注目的焦點。因為像鳥類一樣展翅高飛,是人類永恆的夢想,而猛禽,就是空中世界的主宰者。不少國家的國旗、錢幣以其為圖騰,崇敬之意,已是不言而喻。牠們身形孤寂,是優美、力量及珍貴三種價值的綜合體。

在全世界9000多種的鳥類中,猛禽類不到500種。牠們生殖率低,成熟速度較緩慢,在種類及數量上都相對的少。牠們位居食物網的頂端,有著廣大的活動範圍,是反映棲地環境及其是否健康或異常的指標性物種。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霧管理站旁的雲霧步道,目前已開放/黃志浩攝

 (幾處路段設有護欄/賴宛靖攝)

2004年的艾莉風災重創新竹五峰鄉,從那年起,封山長達4年的大霸尖山,就像躲在雲霧中的聖者,從海拔3492公尺之處,俯瞰著喧喧嚷嚷的人世。

關於大霸尖山的傳說有很多,對泰雅族而言,大霸尖山是聖山、是祖靈的故鄉,另也有一浪漫傳說,站在聖稜線上對著大霸尖山喊出心上人的名字,愛情就會開花結果。

酒桶身型  磅礡氣勢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池山莊的水池造景,將山的壯觀與水的幽靜合而為一,這也是郭中端教授傑出的作品之一 / 戴進元攝 )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墾青中心依台灣傳統姓氏做為樓名/小郭攝)

兼容並蓄古今皆宜墾丁國家公園

     在台灣最南端、因豔陽、沙灘、珊瑚礁而贏得度假勝地美名的墾丁,似乎在歷史人文這部分,難有發揮的空間。

閩式聚落風華─給我一夜,還你千年

      實則不然,恆春半島有堪稱世界級瑰寶的鵝鑾鼻遺址、訴說著南島先民的旅行史跡;而恆春特有的古厝建築上亦有特殊考量,冬季造訪的強勁落山風,有時連車子都會颳起,先民為了防風,刻意將古厝屋簷做得很短,在房子外廊有建巷路,也是為了防風。

    在遊人熙來攘往、國際旅客絡繹不絕的度假勝地----墾丁,若能將充滿台灣人風情的傳統建築,發揚光大,藉由旅人行腳,將台灣風土民情景致帶往世界,也算是拓展知名度的方式吧!當年,墾丁國家公園尚未成立,是由救國團委請名建築師漢寶德規劃設計,以細膩講究的傳統建築工法,打造出具備國際級風範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啟用後,立刻成為旅客造訪墾丁旅遊的必遊景點。

         1981年2月動工、1983年7月落成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佔地24公頃,17棟各具代表性的三合院、三落院、四合院等閩南式傳統建築,分別以台灣地區常見九大姓氏做為堂號,像是陳氏潁川堂、林氏西河堂、黃氏江夏堂、張氏清河堂、李氏隴西堂、王氏太原堂、吳氏延陵堂、劉氏彭城堂、蔡氏濟陽堂等。許多年輕學子隨著學校旅遊下榻活動中心,在潛移默化間就能將台灣姓氏源流熟記,這一幢幢綺麗的傳統建築,便肩負文化傳承延續的使命。......(未完,精彩內容請詳閱9月號國家公園季刊)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用花一塊錢,六月號送給你!



即日起,只要您在本部落格上的任何一篇文章中有留言迴響的讀者,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封面圖片:七家灣溪)


六月號的夏季氛圍,帶領讀者親近溪流,走向海洋,

以多元角度,介紹台灣人似親近又陌生的溪流海岸.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提供:楊教授/攝影:李鵬翔)


「青蛙」是蛙類的一種統稱,由於青蛙不像毛茸茸的貓狗等哺乳類動物那樣溫暖可愛,也沒有鳥類鮮豔的羽毛和優美的體態,外表濕濕黏黏的兩棲類不是容易被人類接受和關心的,所以較少有人注意到蛙類的生存環境及保育問題。

但其實居在清涼的溪水邊,這著一群眨著黑黑大眼睛、穿著綠衣的小嬌客們,也正忙著迎接夏天呢!本文便請蛙類研究和保育學者──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懿如教授,帶領讀者認識這綠色小精靈。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提供:周教授)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過太魯閣的人,對立霧溪畔那拔地而起的大理石峭壁,必定留下深刻的印象。太魯閣峽谷的壯闊之美已不用贅述,而在這如山水畫般磅礡大氣的景觀中,在離溪谷7百多公尺的峭壁之上,有條在宛如銅牆鐵壁的峭壁上硬是人工開鑿出的橫越道路,在那個物資缺乏的戰亂時代,這一刻一鑿、一分一吋,都參雜著太魯閣族人的血淚與汗水。


古道負載著動人故事

相較於國外許多以大山大水聞名的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更增添了一些蒼涼悲壯的歷史氛圍,而錐麓古道便是這段的重點。大正3年(1914年)日本人因為太魯閣戰役闢築合歡越,由花蓮太魯閣到南投霧社,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1914年至1935年,日人先後因戰爭、統治或是登山健行的需要,數次修築合歡越嶺道。大正3年(1914年),日本人發動太魯閣戰役,為攻打太魯閣族,由工兵作業隊當開路先鋒,軍隊隨後前進,遇到三角錐山這處天險,為了時效與作戰需求,先選擇修築翻山越嶺速成道路,太魯閣戰役後再全力開鑿永久路線──斷崖道路,路線由巴達岡到合流駐在所,全線於大正4年完工,再於大正14年(1925年),著手修築斷崖新道。這條為了戰爭、統治與登山健行的需求,日本人動用原住民,數次以血淚修築,也造就了今日保存最為完整、景色最為壯觀的──錐麓古道,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國際級景觀 蒼涼悲壯的歷史

太魯閣族人淌在碎石上的血汗,已成為古道上最讓人動容的印記,長久以來,錐麓古道一直是愛山人朝聖的地點之一,但由於部分地質脆弱易崩。2004年錐麓古道燕子口至斷崖駐所段修復完成後,曾開放遊客申請入園,後因步道入口處跨越立霧溪的棧橋沖毀又封閉。2006年完成錐麓吊橋,安全銜接古道跨越立霧溪,接著再修繕合流駐在所至慈母橋的路段,讓錐麓古道全線復原,讓奇景得以重現於世人眼前。而這段封閉多年的古道,太管處於20086月份重新開放申請...(未完,全文請見六月號)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片:戴昌鳳提供)


 

  「20年前,我在墾丁見到珊瑚產卵的盛況,幽暗大海中一顆顆珊瑚卵宛如晶瑩珍珠、又像雪花般漂浮在海中,有種進入了美麗仙境的錯覺。即使後來每年都有機緣再見,但第一次親眼見到的那種震懾及讚嘆,迄今仍然難以忘懷。」從台灣師大生物系畢業後,台大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本想研讀剛開始走紅的分子生物,但在一次潛水經歷後,他深深為色彩繽紛的海底世界著迷,毅然決定改念海洋生物。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珊瑚產卵/墾丁國家公園提供)



您知道台灣目前有幾座國家公園?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提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台灣這個蕞爾小島,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伊國屋(天母)
致強書局(自強圖書)
書田文化(石牌)
銘遠商行(內湖)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曾是塊動物保育的荒蕪地,即便島內生物種類瑰麗多樣,
但不曾有人為這些動物發聲,反而視動物為經濟作物。
舉例來說,在當年一碗麵只賣4塊、500元夠一個大學生吃一個月的年代,
蝴蝶標本曾創下為台灣賺進4,000萬美元的驚人紀錄,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銀合歡所製作而成的木椅(屏南社大學員)



本來,三立全記錄的主持人唐家豪還無法體會什麼是「綠癌」,
要不是這次三立全記錄來到墾丁國家公園拍攝,

sky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